获新一轮融资,豆瓣FM十年“再入局”
木质收音机式的播放器、红心歌单、私人兆赫,或许是许多人谈到豆瓣FM时,立即会浮现在脑海中的标志性元素。这个早在2009年就上线的国内首个电台类音乐流媒体服务,终于迈入了关键性的第十年。
十年浮沉,豆瓣FM既同其母体豆瓣一样,以“慢而美”的步调与内容,成为一代文艺青年的“精神角落”,却也因为缺乏版权,面临着多年老用户“出走”并将红心歌单导入其他音乐APP的尴尬局面。2017下半年,豆瓣加速商业化进程,CEO杨勃(阿北)在《年中业务调整》这封内部信中宣布豆瓣进入“务实阶段”,将陆续关闭一些长期没有起色、或在小营收规模亏损的产品和业务。于是,豆瓣FM一度传来“停运”的消息,令人唏嘘。
不过,每一次重大危机都蕴藏着绝处逢生的机会。2017年下半年开始,豆瓣FM所属的豆瓣音乐在挚信资本的牵头下,与线上音乐版权授权平台V.Fine Music的年轻团队进行接触,最终在2018年4月双方完成合并重组,成为全新的DNV音乐集团。在四个月内迅速完成两轮融资后,这一“新老联盟”也曾多次明确表示,要解决版权问题,“复活”豆瓣FM。
好消息是,2019年2月20日,DNV音乐集团正式宣布了豆瓣FM获腾讯音乐娱乐集团(NYSE:TME)战略投资以及挚信资本跟投的消息,此次融资后,豆瓣FM将与TME在产品及版权层面达成合作,并即将正式上线豆瓣FM 6.0新版本。
日前,音乐财经也与DNV音乐集团CEO、V.Fine Music联合创始人唐子御以及DNV音乐集团高级副总裁、流媒体事业部负责人崔家扬进行了对谈,回溯了豆瓣FM融资的历程以及讨论了如何在保持豆瓣FM核心调性的基础上,开启向主流音乐流媒体的进军之路。
加速“慢公司”
分拆豆瓣FM,解决版权困境
豆瓣的商业化问题一直都备受讨论,似乎所有人都在替豆瓣着急:这个以文艺氛围著称、以兴趣为主导的社区是否天然地就与商业绝缘?事实上,2011年之后,豆瓣其实也做了许多商业上的尝试,包括推出电子书、电影在线购票以及电商导购平台等。
音乐领域,豆瓣FM于2013年即推出付费版本“豆瓣FM PRO”,尝试内容变现。2014年末,豆瓣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北京偏北音乐文化有限公司”,独立负责运营豆瓣音乐人业务。在2015年年初,偏北推出了大福唱片和偏北音乐两个品牌,重点服务于独立音乐人,致力于唱片制作、演出举办和音乐的代理发行;传统的线上业务即为音乐条目(资料库功能)和豆瓣FM,但这两者又同时归在了豆瓣网的大体系之下。
不难发现,相较历来“烧钱”的音乐制作与演出,注册资本仅为500万元的豆瓣音乐在业内很难施展手脚,母体豆瓣方面也仍处于跌跌撞撞的商业化探索之中。因此,如前文所提及,2017下半年,豆瓣开始反思自身大包大揽包括阅读、票务、电商等业务的做法,决定精简项目,寻求集中、大规模的盈利模式。在电商平台确认下线后,“变现难”的豆瓣FM再度“流浪”在豆瓣与豆瓣音乐的版图中,是留是弃,令人担忧。
为了让业务线更清晰,豆瓣音乐和V.Fine Music成功合并为DNV团队后,团队宣布分拆面向C端的豆瓣FM,成立独立的流媒体事业部,与面向B端的版权音乐事业部、同样面向C端的音乐人事业部和独立音乐事业部并行,同时也开启了针对豆瓣FM的独立融资计划。
△唐子御
DNV音乐集团CEO唐子御向音乐财经表示,此次豆瓣FM融资过程十分顺利,资方原本就看好流媒体的前景,希望同更多流媒体合作,而豆瓣FM的用户基础及专业算法一开始就吸引了资方的关注。合并重组后,新团队的加入更增加了投资人的信心。于是,经过三次迅速交流协商后,豆瓣FM很快就获得了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的投资。
挚信资本一直持续关注豆瓣音乐和V.Fine Music的业务,看好双方团队整合后的潜力。此前,音乐财经也曾报道,由版权音乐授权、音乐定制及版权监控组成核心业务的V.Fine Music和豆瓣音乐虽然分别面向B端和C端,但任一条业务线上均可形成互补,例如豆瓣音乐把领先的FM算法加入V.Fine Music平台,帮助企业客户更精准地进行版权音乐推荐和采购,V.Fine Music也将监控技术提供给豆瓣音乐人进行版权追踪等。此次的跟投也是基于双方此前的长期了解和对未来方向的一致认可。(回顾:《四个月内完成两轮融资,“新老联盟”的DNV音乐集团会成为行业黑马吗?| 创业观察》)
据DNV音乐集团官方数据显示,目前豆瓣音乐拥有5万多位音乐人,约四十万的原创曲库。V.Fine Music则管理着3000余位音乐人,约15万首的版权音乐资源。加之本次融资后,豆瓣FM将与腾讯音乐在版权和产品层面达成合作,豆瓣FM总算拔除了版权这一在喉鲠刺。
入局主流
优质内容仍是坚守之道
版权之后,豆瓣FM需要解决的则是“差异化”问题。公司方面表示,豆瓣FM的目标是打造“国内最纯粹、轻量与简洁的音乐流媒体”。流媒体事业部负责人崔家扬也向音乐财经展示了新版APP在各个界面易用性上的提升。
△崔家扬
打开新版的豆瓣FM APP,官方编辑歌单直接”开门见山”,下设爵士、电子、嘻哈等不同细分音乐类型。“兆赫”里则提供了从音乐人出发、从单曲出发等更为简洁、醒目的词条,取代5.0版本中相对复杂的通过放大地图、挖掘同一板块上“相似艺术家”才能发现新音乐的“音乐地图”玩法。
所以,豆瓣FM最核心的功能仍是成为用户听音乐、发现音乐的工具,以“兴趣和探索”为逻辑,建立人与内容的深层联系。这种非社交导向的”纯粹性”是否会阻碍豆瓣FM的主流化?唐子御表示,不做社交并不会阻碍豆瓣FM的发展。事实上,基于DNV音乐集团的目前数据,中国新一代用户音乐消费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用户对于播放器以及内容的质量需求都在提升。而被豆瓣FM作为目标用户、深入了解西方流行乐的“懂音乐”的人群是庞大且处于日渐增长状态的。
在谈到豆瓣FM“差异化”的具体表现时,唐子御和崔家扬都强调了算法的精细与人工音乐编辑的重要性。“虽然流媒体最后是根据用户的喜好来实现‘千人千面’,但一开始是仍是由设计算法的几个人决定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延续豆瓣FM的强项,进一步提升对音乐本身的理解,丰富初始值的设定。”
对于人工编辑的重视,同为电台类音乐流媒体出身的Pandora是先驱,其早在1999年还是在线音乐网站时,就推出音乐基因组计划(Music Genome Project)。据介绍,他们要求人工分类并整理多达450种不同音乐标签,这些标签细化到一首歌是否有吉他的扫弦,是否有架子鼓,主唱的年龄等。
在采访中,唐子御也提到了类似乐器细节的参数设置,“比如我们会给某首曲子贴上一个细节的标签是关于这首曲子的Acousitc程度。假设范围是从1到0,如果指数是大于0.5,那么可以大概率判断这个曲子只有原声吉他和人声;如果是小于0.5,那么它可能是摇滚乐;如果是接近0的话,那它可能与整套原声乐器与人声就无关,那它就有可能是电子音乐或者氛围音乐。” 类似地,豆瓣FM音乐编辑团队希望凭借对于曲目各个维度的细化以避免简单粗暴的音乐推荐方式,实现算法与人工的强关联。
商业模式方面,此前,由于国内音乐正版化时代的到来,豆瓣FM陷入了同几大巨头的“版权之争”,高达亿元的版权费令其捉襟见肘,最终不得不下架大量歌曲。在红心歌单几有半数“变灰”的情况下,用户流失已是寻常,付费则更是后话。那么,现在拥有了腾讯音乐与DNV双加持的豆瓣FM是否有付费变现的新模式?
对此,唐子御表示,豆瓣FM的变现模式仍与当下主流音乐流媒体无异,主要依靠付费会员和广告。但目前半年到一年的发展重点并不是以盈利为导向,而是“打基础”为先,用优质内容吸引和留住老用户,然后尽可能增加新用户。同时,唐子御也仍强调了DNV最核心的理念仍是服务音乐人,未来豆瓣FM也将联合音乐人事业产生更多玩法,但任何新尝试都得基于当前“用户盘子”的扩大。
在回顾总结2018年DNV音乐集团表现时,唐子御和崔家扬都笑称:“还是要时常提醒自己,我们还是个创业公司”。诚然,虽然已十年“高龄”,豆瓣FM依旧需要以创业新人之姿入局主流音乐流媒体。当流媒体正在改变一代人听音乐、发现音乐的方式时,谁又能说老牌产品注定属于过去,无法改变以适应、甚至创造新的音乐体验?
如何保有“新人”足够的紧迫感、持续迭代,或许正是引领豆瓣FM走向下一个更有趣的十年的关键所在。
编辑:宋子轩
微信:18301091815
邮箱:zixuan.song@chinambn.com
小鹿角APP——音娱产业数据终端
媒体、报告、教育、招聘、问答、社区